
织物电子与智能穿戴微专业
(一)微专业简介
织物电子与智能穿戴微专业是面向未来科技与产业融合需求的前沿跨学科人才培养项目。随着物联网、人工智能与医疗健康技术的快速发展,智能穿戴产品已成为增强人类感能、智能和体能的核心载体,而织物电子技术正是实现这一突破的关键桥梁。本专业通过整合纺织材料科学、微型电子器件、生物医学传感等多领域知识,致力于培养既精通功能性纤维材料创新应用,又掌握电子系统设计与人工智能算法开发的具有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为智能服装、可穿戴医疗设备等新兴领域提供核心技术支撑。
在课程体系设计上,本专业打破传统学科壁垒,构建了“材料-器件-系统”全链条知识框架。从传感纤维制备、柔性传感器开发到健康监测系统集成,学生将系统学习织物电子与智能穿戴的核心技术,并通过嵌入式系统、机器学习等课程掌握智能化实现路径。独特的“理论+项目”双轨教学模式,使学生能亲手开发具有动作捕捉功能的智能手套、实时心电监测服装等创新产品,真正实现从实验室到产业化的能力转化。
本微专业紧密对接国家新质生产力发展战略,响应新型工业化对跨界人才的迫切需求。通过校企联合实验室、产业导师制等机制,直接对接智能穿戴产业链的技术痛点,毕业生可在柔性电子、智慧医疗、运动科技等高速增长领域获得独特竞争优势。随着全球智能穿戴市场规模突破千亿美元,掌握织物电子技术的专业人才将成为推动行业创新的核心力量,助力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的转型升级。
(二)微专业培养目标
本微专业面向传统纺织与智能穿戴产业升级融合发展的重大需求,培养具备跨学科创新思维与工程实践能力,系统掌握纺织科学与工程、电子信息技术与智能传感原理,精通智能纺织品开发全流程,能够在智能穿戴纺织品研发、智能穿戴系统设计、功能性纺织品工程化等领域,从事技术攻关、产品创新、工艺优化及产业化管理的复合型应用人才。培养特色突出纺织基材与电子器件的协同创新,强化学生在纺织电子系统集成、智能可穿戴产品开发等方面的专项技能,为纺织行业智能化转型和电子行业柔性化发展输送掌握“纺织+电子”双重基因的行业先锋。
(三)课程设置
根据该微专业多学科交叉的特点,设置了如下课程。课程完成时间为1.5年。
课程名称 | 学时 | 学分 | 开课学期 | |
数智纺织导论 | 16 | 1 | 3 | |
新一代人工智能及应用 | 16 | 1 | 3 | |
柔性电子与智能纺织材料 | 32 | 2 | 3 | |
织物电子电路基础 | 32 | 2 | 4 | |
纺织传感器技术 | 32 | 2 | 4 | |
智能可穿戴系统开发 | 32 | 2 | 4 | |
健康监测与医用纺织品开发与实训 | 2选1 | 32 | 2 | 5 |
智能织物人机交互设计与实践 | ||||
(四)招生对象及学业管理机制
招生对象:面向本校在籍全日制学生、其他高校及社会招生,计划招生人数60人。
学业管理机制:
(1)总学分:12学分,7门课。
(2)学制:允许学生在2年内完成学业,修满可获得校级微专业证书。
(3)退出机制:考核不合格者,可申请重修。累计2次同一门课不及格,将终止本微专业学习资格。
(五)报名办法及联系方式
报名时间及方式:另行通知。
联系方式:ok138太阳集团,周老师,18817842315。
下一条:纺织工程专业简介
【关闭】
ok138太阳集团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新郑市双湖经济开发区淮河路1号Ok138大阳城集团2号教学组团楼(逸夫实验楼)
电话:0371-62506970 邮编:451191 建议使用IE8以上浏览器以达到最佳效果
